TL;DR

  • 蛇崇拜/夏娃理论(SC/EToC)认为蛇毒仪式在大约15,000年前引发了人类递归自我意识,与“智人悖论”和广泛的蛇神话相一致。
  • 麦肯纳的“石头猿理论”假设更早的认知进化由裸盖菇素蘑菇驱动,但在时间线一致性和缺乏强有力的考古/神话证据方面面临挑战。
  • SC/EToC通过整合比较神话学、最近的遗传发现(全新世脑进化)和基因-文化共同进化模型,提供了一个可能更好的解释。

引言#

两个引人入胜的假说提出,精神活性物质催化了递归人类意识的进化——即自我参照思维的能力(“思考关于思考”)。特伦斯·麦肯纳的“石头猿理论”认为,早期人类摄入裸盖菇素蘑菇,增强了认知能力(语言、想象力等),并推动了意识的飞跃。相反,最近由安德鲁·卡特勒阐述的意识蛇崇拜(SC)及相关的意识夏娃理论(EToC)则认为蛇毒是驱动人类首次自我实现的原始致幻剂。在这个叙述中,一位史前女性(“夏娃”)在被毒蛇咬伤后实现了元认知,“发现了‘我’”,然后通过仪式将这种递归自我意识传授给他人——创立了一个古老的蛇崇拜,全球传播了这种知识。本文从多个维度探讨这些理论——蛇毒与蘑菇的神经药理学、比较神话学(蛇象征与蘑菇图像)、与遗传和考古证据的时间线一致性,以及来自学术研究和边缘来源的见解。目标是评估每个假说如何解释现代人类认知的出现,并评估SC/EToC框架相对于更知名的“石头猿理论”的合理性。

(注:引用以作者(年份)格式给出,并附有支持来源链接。完整的参考文献列表在文末提供。)

蛇毒与裸盖菇素蘑菇的神经药理学#

古代人类在其环境中很容易遇到蛇和精神活性真菌。一个关键问题是蛇毒是否可以作为一种类似于裸盖菇素(“魔法”蘑菇中的活性化合物)的改变心智的物质。现代医学文献提供了蛇毒确实可以引发深刻的神经和心理效应的初步证据。Mehrpour等人(2018)记录了一名蛇咬伤患者,在被毒蛇咬伤后经历了强烈的视觉幻觉——这是之前未广泛报道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一名19岁的男子被蛇咬伤,在康复期间出现了生动的幻觉(这表明毒液直接改变了他的感知)。类似地,Senthilkumaran等人(2021)报告了印度一名55岁健康女性被罗素蝰蛇咬伤后出现视觉幻觉的罕见案例。这些临床报告证实,某些蛇毒可以对人类心智产生迷幻或解离效应,尽管这是毒性中毒的副作用。

除了孤立的案例,还有证据表明蛇毒被用于娱乐性改变心智的“快感”。Jadav等人(2022)描述了蛇毒作为印度精神探索者中的“一种非常规的娱乐物质”,指出一些印度的蛇艺人经营秘密的“蛇窝”(类似于鸦片馆),顾客在这里寻求受控剂量的毒液以获得陶醉。在一个记录的实例中,一名与阿片类药物成瘾作斗争的男子在蛇艺人的帮助下将眼镜蛇毒液涂在舌头上;毒液引发了一小时的失去知觉,随后是持续数周的“高度兴奋和幸福感”,在此期间他失去了对阿片类药物的所有渴望。值得注意的是,单次中毒产生的欣快感和抗成瘾效果超过了他从常规药物中体验到的任何“高”。这与裸盖菇素等迷幻药的发现相似,即一次剂量可以带来持久的抗抑郁或抗成瘾效果。实际上,患者将毒液后的状态比作一种转变性的“重置”,正如裸盖菇素治疗患者所做的那样。这些报告增强了毒液在受控剂量下可以作为一种强效精神活性剂的可能性。

化学上,蛇毒是神经毒素、肽和酶的复杂混合物。虽然它们的主要进化目的是固定猎物(或威慑捕食者),但某些成分与神经递质系统相互作用,可能改变意识。例如,眼镜蛇毒液含有微量的L-色氨酸——一种血清素的氨基酸前体。色氨酸的吲哚环在结构上与蘑菇中的裸盖菇素/裸盖菇碱的骨架相似,暗示毒液与经典迷幻药之间的生化亲缘关系。当然,不能简单地从蛇毒中“提取”裸盖菇素——从色氨酸进行实验室合成需要多个步骤。然而,卡特勒(2023)推测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可能找到了方法来解毒或处理毒液以增强其致幻特性。虽然这仍然是推测性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其他土著创新(例如,从两种植物制备阿亚瓦斯卡以激活DMT)显示了古代复杂化学操作的能力。因此,早期实验者可能学会了调整毒液——例如通过将其与植物提取物混合或以亚致死微剂量施用——以诱导恍惚状态而非致命中毒。

药理学上,某些毒液成分靶向与认知功能相关的受体。许多眼镜蛇(眼镜蛇、环蛇)毒液含有α-神经毒素,它们结合到神经系统中的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AChRs)。大剂量会导致瘫痪;但在微量剂量下,调节胆碱能系统可以影响唤醒、注意力,甚至记忆。值得注意的是,毒液衍生的化合物正在现代医学中被研究用于神经系统疾病:例如,锥形蜗牛毒液肽用于止痛,蛇毒乙酰胆碱酯酶(AChE)抑制剂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一项药理学研究甚至声称“蛇毒AChE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药物设计的最佳来源”(Xie等,2018)。这表明毒液可以强烈影响与肌肉控制以及认知相关的神经递质通路。有趣的是,人类大脑中最重要的神经营养因子之一——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支持神经可塑性和学习——在蛇毒中有一个功能类似物:神经生长因子(NGF)。眼镜蛇毒液富含NGF,研究人员注意到人类基因在最近选择下(例如,TENM1,稍后讨论)参与BDNF调节。这种平行暗示蛇毒生物化学与人类神经进化可能有一个意想不到的汇合点。卡特勒的夏娃理论明确提出了这种类比,建议暴露于毒液的NGF样特性可以作为一种“认知抗原”——对神经系统的挑战,激发适应性、可塑性反应(就像抗原刺激免疫反应一样),导致更大的自我意识能力。

除了化学之外,由毒液引发的濒死体验(NDEs)可能在启动内省中发挥了作用。毒液仪式理论家认为,古代的受控毒液仪式会将入门者带到死亡边缘——一种“边界”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可能会体验到心灵与身体的分离。人类学家指出,许多传统的成年礼或萨满入门仪式涉及模仿濒死状态的考验(极端疼痛、孤立、醉酒等)。在这种状态下,一个人可能会首次将意识视为一个独立于身体的实体,基本上遇到自我或灵魂。Froese(2015)认为,强烈的心智改变仪式可能最初是为了在年轻入门者中引发主体-客体分离——迫使他们“遇见”自己的自我,作为一个与感官现实分离的事物。在卡特勒的情景中,“第一个想到‘我是’的人”可能是在毒液引发的濒死恍惚中做到的,看到她的生命“在她眼前闪过”,在那次反思中认识到一个独立于她衰竭身体的身份。毒液的解离效应被实践者注意到,增加了这种可信度:当代印度瑜伽士Sadhguru公开描述了以小剂量摄入蛇毒以加深冥想,他说“毒液对一个人的感知有显著影响……它在你和你的身体之间带来了分离……它很危险,因为它可能永久地分离你”。这种证词表明,即使在今天,一些精神追求者使用毒液来追求超越,将其视为一种可以催化出体意识的圣礼。本质上,毒液可能作为一种戏剧性的触发器,促使新生的元认知——一种生化“冲击”,迫使大脑从外部观察自己,播下自主自我或灵魂的概念。

相比之下,裸盖菇素蘑菇是一种更为温和且特征明确的迷幻药。裸盖菇素(在Psilocybe cubensis等物种中)通过激动血清素5-HT2A受体,可靠地引发视觉幻觉、自我解体和神秘体验。麦肯纳的“石头猿理论”推测,随着非洲人类向草原生态系统过渡(约200万年前),他们会遇到生长在粪便上的裸盖菇素蘑菇(例如,跟随有蹄类动物的群体)并将其纳入饮食中。麦肯纳(1992)提出了多种选择优势:在低剂量下,裸盖菇素可能会提高视觉敏锐度(对狩猎有用),而在高剂量下,它可能会激发大脑的超连通性、创造力,甚至是联觉(例如,触发语言和符号思维的诞生)。随着时间的推移,定期食用蘑菇可能会推动神经发生或新的神经连接,实质上“自举”了人类大脑的更高复杂性。这是一个引人注目的想法,但主要是推测性的——我们没有直接证据表明在10万多年前使用蘑菇,并且裸盖菇素的强效(幻象等)将是短暂的,除非以某种方式仪式化。与蛇毒不同,蘑菇是可口且无毒的,使其在史前社区中更有可能作为一种广泛的意识改变药物。然而,“石头猿”假说难以解释为什么如果迷幻蘑菇在深远的史前时期是全球可用的,艺术和文化的繁荣却发生得如此之晚。它也几乎没有留下痕迹:蘑菇是柔软的,不会留下考古学家可以研究的残留物或文物。因此,虽然在神经药理学上裸盖菇素是已知的改变意识的催化剂(现代研究表明它甚至可以引发类似精神的见解和行为改变),但几乎没有文化或化石证据表明我们的祖先实际上以麦肯纳想象的数量或背景食用它们。

总之,蛇毒是一种极端但并非不可能的古代迷幻药候选者。有人类科学文献记录了其在人类中引发的幻觉和转变效应。此外,毒液使用可以在仪式意义上形成习惯——这在今天南亚的亚文化中得到证实,他们寻求毒液以“扩展心智”。另一方面,裸盖菇素是一种已知的心智扩展剂,可能在史前存在,但除了推测外,几乎没有旧石器时代使用的证据。关键是,SC/EToC理论并不声称毒液是比蘑菇更好的迷幻药——实际上,卡特勒承认“考虑到所有因素,蛇毒不是一个好的旅行……如果它有仪式用途,它最终会被蘑菇或其他当地迷幻药取代,即使符号没有改变”。换句话说,早期以毒液崇拜开始的社会可能后来采用更安全的致幻剂(如植物或真菌)进行仪式,同时保留蛇的象征。这引导我们进入神话记录——那些早期实践可能在人类文化中留下的指纹。

比较神话学:无处不在的蛇,罕见的蘑菇#

蛇崇拜假说的一个最强有力的论点是蛇/蛇象征在世界各地古代宗教和创世神话中的普遍存在,而在相同背景下几乎没有明确的蘑菇图像。如果某种特定的精神活性剂在唤醒人类意识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我们可能会期望看到其记忆在神话中保留下来——尤其是如果这种觉醒是通过文化传播的。确实,卡特勒的夏娃理论认为伊甸园中蛇与禁果的故事是首次获得自我意识的神话化记录。当人们认识到蛇在数十个不相关的文化中作为知识的给予者或创造者出现时,这一观点变得更加可信:

  • 在《创世纪》中,一条蛇引诱夏娃吃下知识之果,导致“亚当和夏娃的眼睛被打开”(创世纪3:6-7)——这是对自我意识和道德知识觉醒的明确隐喻。结果(“他们的眼睛被打开”)与获得内在视觉或自我意识的概念相似。值得注意的是,夏娃(女性)是第一个参与并理解的人,这与EToC提出的女性是自我意识的第一位教师的观点一致。
  • 在西非巴萨里神话中(由Frobenius于1921年记录),第一个男人和女人生活在一个田园诗般的土地上,直到一条蛇说服他们从神的树上偷水果。当神发现后,蛇受到惩罚,人类被逐出,获得了农业和死亡。与创世纪的对应——蛇、禁果、惩罚、农业——是惊人的,然而巴萨里没有受到圣经的影响。这表明这两个故事都源自一个更古老的原型或从一个共同的来源传播。哈佛大学人类学家Michael Witzel(2012)确实认为,这样的神话可能追溯到5万多年前的非洲,形成了早期智人继承的“泛盖亚”神话的一部分。他将巴萨里蛇、圣经中的蛇和中美洲的羽蛇神都包括在这个古老的集群中。然而,正如Witzel自己承认的那样,在10万年内保持特定的故事细节超出了可信度。更合理的解释是后来的传播:蛇与果实的创世故事可能在冰河时代晚期或新石器时代早期与其他文化创新一起在全球传播。
  • 中美洲传说中显著地出现了与知识和创造相关的蛇。阿兹特克/玛雅的羽蛇神是被认为创造人类或传授文明的神(在某些版本中,他从冥界取回骨头创造人类,在其他版本中,他给予玉米和知识)。虽然不是伊甸园的果实情景,但将蛇与带来启蒙联系在一起(在羽蛇神的情况下,通常与金星相关——一个光明使者的主题)是值得注意的。卡特勒幽默地称他为“羽毛真菌”在一个想象的蘑菇神话世界中——但实际上羽蛇神是羽毛蛇,再次强调蛇作为文化英雄。
  • 在古印度,蛇(Nāgas)在神话和图像中无处不在。Nāgas是半神的蛇,通常与隐藏的知识、宝藏和不朽联系在一起。在佛教传统中,据说佛陀获得启蒙后,Nāga王Mucalinda在暴风雨中用其眼镜蛇头庇护他,象征性地保护了知识。此外,吠陀神话中的Soma,神的神秘灵药,有时与蛇联系在一起:一首吠陀赞美诗提到蛇的乳汁和Soma在同一句话中(意思是蛇守护着产生Soma的植物)。卡特勒指出,印欧神话中关于不朽饮料(Soma或Ambrosia)的故事通常涉及蛇,无论是作为药水的窃贼还是守护者。这可能编码了一种古老的记忆,即“蛇=启蒙药水”。即使在今天,印度有些印度教苦行僧故意摄入稀释的蛇毒作为一种密宗实践——这一事实在Sadhguru的受欢迎程度中得到呼应(他声称通过精神力量幸存于致命的蛇咬)以及农村蛇崇拜仪式中。那些“喝毒液的苦行僧”实际上是蛇崇拜的活化石,使用毒液在仪式中达到恍惚状态。
  • 彩虹蛇是澳大利亚土著传说中的创造神,在澳大利亚各地有许多地方名称。它通常是与水、彩虹和生命创造相关的巨蛇。在一些土著神话中,彩虹蛇“给予人们语言和歌曲,并教他们狩猎和烹饪”,本质上是文明化他们。一个例子是来自阿纳姆地的Mimi和彩虹蛇的故事,其中蛇是文化的教师。

这些例子(还有更多)展示了一个跨文化的主题:蛇与知识、创造或转变交织在一起。从赫尔墨斯的卡杜修斯(一个带有两条缠绕蛇的杖,后来成为治疗的象征,可能最初是智慧的象征)到乌罗波罗斯(咬尾蛇,象征自我反思或永恒),蛇可以说是地球上最广泛的神话象征。人类学家詹姆斯·弗雷泽爵士曾指出,几乎每个古代文化都有某种形式的蛇崇拜或象征,通常与生育或智慧有关。这种普遍性与早期艺术和神话中蘑菇的稀缺形成鲜明对比。如果想象一个蘑菇被同样庆祝的替代世界,人们会期望有数十个创世故事归功于蘑菇神或与神一起描绘的真菌。卡特勒邀请我们想象“羽蛇神,羽毛真菌,把灵魂放在第一对夫妇中;因陀罗通过用香菇的杖搅动牛奶海获得了不朽的甘露;母菌提供了知识之果给夏娃”。实际上,我们没有看到这些——它们听起来荒谬,正因为蘑菇在已知的创世神话中几乎没有角色。

我们有什么证据表明古代文化中存在精神活性蘑菇?有一些有趣但孤立的案例。一个经常被引用的岩画来自阿尔及利亚塔西利纳杰尔,约公元前7000-5000年:一幅洞穴画似乎显示了一个身上或头上长出蘑菇的萨满人物,可能代表了PsilocybeAmanita的仪式使用(这种解释有争议,但在致幻剂文献中很受欢迎)。在中美洲,玛雅和阿兹特克人确实知道并使用迷幻蘑菇(teonanácatl,“神的肉体”),但他们的艺术并没有显著地描绘蘑菇。相反,我们有间接证据,如蘑菇石——在危地马拉发现的小型雕刻石帽,约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500年,被认为是与蘑菇仪式相关的崇拜物品。这些暗示了一种局部的宗教使用,但没有像蛇象征那样全球传播。在古埃及,一些边缘理论家(Berlant,2000;Mabry,2000)试图将某些符号(如荷鲁斯之眼或上埃及的王冠)解释为风格化的蘑菇,甚至声称埃及的蛇象征是蘑菇使用的密码。例如,一个假说认为埃及人将Amanita muscaria蘑菇神化,并使用蛇图像作为替代,因为“蛇是蘑菇的象征,它们的毒液提供了一种快感”。然而,埃及学家驳斥了这些解释,认为是过度解读和误读象形文字(Nemo,2022)。共识是,在埃及或美索不达米亚艺术中没有明确描绘精神活性蘑菇的图像,也没有在希腊或中国古代发现。相比之下,蛇无处不在:例如,希腊神话中的阿斯克勒庇俄斯(治疗之神)涉及蛇(带蛇的杖,仍然是医学的象征);美杜莎的头上缠绕着蛇(有趣的是,她的血既能杀人又能治愈,这可能编码了毒液既是毒药又是药物的知识——希腊语中的pharmakon既指药物又指毒药)。

早期精神文物中蛇象征的主导地位在考古学上也很明显。在哥贝克力石阵(土耳其,约公元前9600年),已知最古老的寺庙遗址之一,柱子上雕刻着许多动物——尤其是蛇以浮雕形式出现,通常是下降或围绕着风格化的人物。一些研究人员(例如,安德鲁·柯林斯)注意到蛇是那里最常见的主题之一,可能反映了其在建造者信仰体系中的重要性。如果哥贝克力石阵的“寺庙”记录了冰河时代末期向有组织宗教的过渡,蛇的突出地位可能表明在文明黎明时活跃的蛇崇拜。同样,在Çatalhöyük(土耳其,公元前7千年)和其他新石器时代遗址中,“母神”的雕像有时被蛇环绕或与蛇相关,暗示它们具有地下或再生意义。到青铜时代,蛇崇拜显然得到了证实:米诺斯蛇女神雕像(克里特岛,公元前1600年)显示了一位手持蛇的女性神祇,可能象征着她对生命、死亡和重生的统治。即使在早期历史时期,希腊作家也记录了埃及的蛇崇拜(神Nehebkau是守护生命力的蛇;亚历山大的Therapeutae教派据说在仪式中使用蛇),罗马神秘主义者如Glycon崇拜(公元2世纪)崇拜一个预言的蛇神。

鉴于此,图像中蘑菇的相对缺乏表明,如果精神活性剂在史前人类中被使用,它们的影响要么没有被广泛神话化,要么被其他符号所取代。有可能一些蘑菇崇拜在艺术中将其圣礼编码为蛇——例如,一个理论认为纳瓦特尔(阿兹特克)词汇中的蘑菇nanácatl在手稿中用蛇符号表示,因为一个双关语(一个阿兹特克的致幻蘑菇象形符号是一个风格化的、肉质的形状,有人解释为两条缠绕的蛇)。这只是推测,但它与边缘建议一致,即蛇图像有时可能是致幻剂的秘密密码。例如,一个分析埃及艺术的博主指出,某个描绘两条直立眼镜蛇的皇家护身符被伪科学家认为代表两个蘑菇,但只有通过“因为预先设想蛇代表蘑菇而将其倒置”——一个被驳回为确认偏误的论点。无论如何,主流学术界没有在旧石器时代记录中发现广泛的“蘑菇崇拜”,而可以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蛇象征的传播提供理由。正如卡特勒所说,“从墨西哥到中国到澳大利亚,蛇在创世神话中无处不在……想象一下,如果世界各地都说蘑菇是人类状况的始祖……(它们不是)”。这种神话显著性的巨大差异是蛇崇拜假说相对于“石头猿理论”的一个关键点:人类最早的宗教叙述似乎“记得”是蛇引发的觉醒,而不是蘑菇引发的。

此外,神话母题的扩散模式支持一种相对较新的、冰河时代后期的传播。与其假设一种10万年的口头传统在每个大陆上独立存续(如Witzel的全人类神话),SC/EToC建议自我概念及其相关神话随着晚更新世/早全新世的迁徙文化一起传播。这与文化创新在史前时期长距离传播的证据一致。例如,遗传学和考古学证据显示,农业、陶器,甚至某些神话可能通过迁徙和贸易从核心地区传播到新地区。2020年《自然》的一项研究发现,大约7000年前,农业是由来自近东的移民带到西非的。这些移民也可能携带了他们的创世故事。如果其中一个故事是关于一条赋予知识的蛇(对真实古代事件的记忆),它可能被许多文化采用并本土化,导致我们看到的各种蛇神话。这种文化扩散的观点比假设每个文化都独立地将蛇=知识视为巧合或“心理统一”更为简洁。确实,当我们统计全球特有的母题(例如,许多神话中将昴宿星团与姐妹或鸟类联系起来,或在旧大陆和新大陆中将明亮的天狼星与犬类形象联系起来)时,扩散似乎是最佳解释。Cutler(2023)列举了许多这样的平行现象,并认为证据的重量支持古代传统的相互联系,可能通过长距离的故事传播。因此,伊甸园中的蛇可能是一个普遍认可的故事元素,不是因为它是我们心理的固有部分,而是因为我们的祖先在扩散时分享了这个故事。相比之下,McKenna的蘑菇假说几乎没有神话学上的足迹——世界各地没有反复出现的“真菌花园”故事。最接近的可能是吠陀中的Soma(通常被认为是Amanita muscaria或其他致幻物);然而,Soma在赞美诗中被描述为植物汁液,而不是特定的蘑菇,其崇拜仅限于印伊人民,而非全球。希腊的厄琉息斯秘仪涉及一种可能含有麦角或蘑菇的kykeon饮料,但这同样是一个没有全球类似物的局部秘密传统。因此,比较神话学强烈支持蛇毒情景在人的文化记忆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时间线一致性:进化与考古学的对齐#

任何意识进化理论的一个关键测试是它与人类生物和文化发展的已知时间线的契合程度。现代人类(Homo sapiens)在大约30万年前解剖学上出现,但考古记录显示在“行为现代性”(象征性思维、艺术、宗教、复杂工具)广泛传播之前存在一个令人困惑的滞后。这一差距——数万年——被称为智人悖论(Renfrew, 2007)。用Renfrew的话说,“为什么在基因和解剖学上现代人类出现与复杂行为发展之间存在如此长的间隔?”早期的Homo sapiens在非洲(约20–10万年前)拥有与我们一样大的大脑,但他们的工具和艺术在数千年内保持简单。直到大约5–6万年前(“伟大的飞跃”),我们才看到象征性行为的激增——例如,欧洲的装饰品、洞穴壁画等。即便如此,真正广泛的宗教、艺术和结构化语言的证据出现在更晚的时候,大约在上一个冰河时代结束时(约1.5–1万年前)。正如Wynn(2021)观察到的,“直到约1.6万年前才有抽象思维的证据”。所有这些都表明递归意识(智慧)可能是一个晚期获得的特征,或者至少是晚期才完全显现。McKenna的石头猿理论不容易解释这一时间线——它设想增强认知的基础可能在10万多年前(甚至在早期人属期间,1-2百万年前)奠定,以解释大脑的快速增大。如果裸盖菇素在早期驱动大脑进化,人们可能会期望同时出现早期文化表达这种增强心智的表现。相反,我们看到解剖学上现代的人类在数万年内表现得不现代。McKenna的想法本质上是将关键变化推得太远,并未解决智人悖论。

相反,蛇崇拜/夏娃理论是专门为解决这一悖论而制定的,提出了一种最近的、模因触发的现代认知。它将解剖进化与认知软件更新分开。在这种观点中,大脑硬件在约10万年前就位,但自我意识、递归思维的软件是后来通过文化创新(内省的发现及其通过仪式的传播)“安装”的。这使得实际意识转变的时间与文化突然繁荣的考古证据相一致。Cutler认为,真正的现代行为(丰富的艺术、宗教、结构化语言)可能出现在“数据所指示的任何地方”,一旦基因限制被移除。数据确实表明它出现得相对较晚(上旧石器时代到中石器时代)。通过提出“‘自我’的概念是通过迷幻仪式模因传播发现的”,SC/EToC模型将完全自我意识的觉醒置于冰河时代结束时(约1.5万年前)。这一时间与几个独立的观察结果完美契合:

  • 全球创意文化的洪流在约1.5万年前:我们看到欧洲和印度尼西亚的洞穴艺术在约3–4万年前出现(或扩展),但随后在更晚时期出现神秘的强化——例如,拉斯科和阿尔塔米拉的精美洞穴壁画约在1.7–1.5万年前,哥贝克力石阵等仪式场所的建造约在1.15万年前,以及不久之后有组织的宗教和农业的出现。仿佛人类“醒来”并迅速从狩猎采集生活方式过渡到建造寺庙和农场(Colin Renfrew甚至评论说,新石器革命在心态上“看起来像真正的人类革命”)。通过将意识变化与约1.5万年前联系起来,SC/EToC建议冰河时代的结束不仅仅是气候变化,还有认知变化。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在记录中寺庙出现在农业之前(例如,哥贝克力石阵的寺庙早于驯化的小麦)——也许新的自我意识和宗教思维水平刺激了农业所需的社会协调。智人悖论得到解决,因为我们的祖先直到这个晚期才完全智慧,当时一种文化火花点燃了潜在能力的火药。
  • 最近与大脑相关的进化的基因组证据:几十年来,正统观点认为人类大脑及其认知能力在约5-10万年内基因上是静态的,因为所有现存人类在这一时间框架内共享共同祖先。然而,尖端的古基因组学正在挑战这一观点。Akbari等人(2024)的2024年古DNA研究分析了过去1万年的基因组,发现许多特征(包括可能的认知特征)上的强定向选择在全新世是“普遍的”。他们观察到与更高智商和教育成就相关的等位基因从1万年前到现在显著增加。事实上,他们的数据表明1万年前的人类的基因潜在智商显著低于现代人(平均低约2个标准差)。虽然在古DNA中解释多基因分数差异时必须谨慎,但关键点是:在过去1万年内发生了可测量的认知进化。这打破了“现代大脑=10万年前大脑”的假设。如果选择继续,这意味着随着文明的兴起,一些新的压力或优势开始发挥作用。SC/EToC提供了一种机制:一旦内省、象征性文化出现(通过蛇毒引发的洞察),它创造了一个新的选择环境。那些在新的“文化游戏”中表现更好的人——例如,更擅长递归思维、语言、前瞻性思维——具有优势并留下更多后代,推动基因进化朝这些方向发展。TENM1就是一个例子:这个基因(Teneurin-1)在人类中显示出最近选择的最强信号之一(尤其是在X染色体上)。它的功能是什么?它“在边缘系统的神经可塑性调节中起作用”并调节BDNF的产生。这样的基因可能对大脑的重塑能力和支持抽象思维至关重要。令人着迷的是,TENM1对BDNF的影响与蛇毒的NGF可能影响的同一路径相关。可以推测,最初的环境挑战(蛇咬引发的NGF洪流和神经危机)反过来可能有利于具有更强神经可塑性反应(通过TENM1调节更高的BDNF)的基因型,从而在种群中固定更大的稳定自我意识能力。换句话说,基因-文化共进化将锁定蛇崇拜所解锁的东西。这种情景与过去1-1.5万年中与大脑相关的基因位点选择的遗传证据很好地吻合,包括不仅仅是TENM1,还有其他与大脑发育、学习,甚至言语/语言相关的基因。最近关于声乐学习基因(例如FOXP2和运动皮层中的调控元素)的研究表明,人类具有独特的变化,使复杂的言语成为可能,其中一些可能在与古人类分化后出现或被磨练。例如,Wirthlin等人(2024)发现能够声乐学习的哺乳动物(人类、蝙蝠、鲸类)中存在趋同的基因组变化,特别是运动皮层中某些调控DNA的丧失,这可能会解除声乐模仿回路的抑制(语言的前提条件)。这暗示递归、语法语言的全面发展可能需要在晚期发生的基因调节。根据SC/EToC,一旦文化创新(自我/“我”以及可能表达它的原始语言)扎根,它将推动选择更擅长语言和递归思维的大脑。简而言之,“递归文化可以传播,然后导致现代认知的选择”,正如Cutler所说。

相比之下,石头猿理论没有提供明确的机制来解释为什么这种选择会集中在晚冰期/早后冰期。McKenna假设蘑菇在数十万年间持续产生有益效果,这很难与考古记录中高级认知的相对突然“开启”相协调。此外,McKenna经常引用的时间线(他推测蘑菇使用始于早期Homo sapiens甚至Homo erectus)将要求所有现代人类通过共同祖先遗传地继承这一效果。这与关键基因变化更近期的证据相冲突,或者古人类如尼安德特人尽管具有相似的大脑大小,却没有共享我们完整的认知套件。SC/EToC巧妙地绕过了这一点,提出并非所有种群都需要独立进化出意识——相反,它始于一个或几个群体,并通过现有的人类群体模因传播,随后这些群体经历了次级的基因适应。有人支持人类种群中惊人晚期的基因流动和共同祖先;例如,所有现存人类的统计“最近共同祖先”可能仅在约5–7千年前(取决于假设),表明在全新世人类群体之间有充足的杂交和交流以传播有利基因。即使没有杂交,像自我意识和语言这样强大的文化特征也可以通过模仿传播,只要群体相遇。

此外,SC/EToC通过建议神话可以编码真实事件到一定时间深度(可能约1–1.5万年,正如许多洪水和蛇神话似乎的那样),但可能不超过10万年来解决智人悖论。它认为我们应该相信广泛传播的神话(伊甸园般的蛇故事、原始母亲等)反映了晚更新世的文化革命,而不是将它们延伸到10万多年前。约1.5万年前的时间线也符合上一个冰河最大期结束和戏剧性的气候变化,这可能迫使人类社会采取新的生存策略(有人假设困境可能推动宗教和社会结构的创新,可能为像蛇毒启蒙这样的东西的发明奠定基础,出于绝望或洞察)。

总结时间线对齐:蛇崇拜/夏娃理论将递归自我意识的出现置于1.5万–1万年前的窗口,这与我们物种中晚期认知革命和持续基因进化的证据一致。石头猿理论将其置于更早的时间,这难以解释“有意识”行为证据的长期延迟,并且与显示大脑相关基因显著进化的新遗传发现越来越不一致。SC/EToC模型通过涉及基因-文化共进化,优雅地弥合了这一差距:首先文化变化(毒液引发的自我意识传播),然后基因随之而来,导致一种自我驯化的猿,其大脑优化用于持续的内省意识。这也可能解释像“精神分裂症悖论”这样的现象——即,为什么倾向于精神分裂症(自我模型和现实测试的障碍)的基因持续存在:允许递归意识的相同神经特征在失调时可能导致类精神分裂体验(听到声音等)。Cutler建议精神分裂症可能是进化出能够区分自我与他人声音的大脑的代价性副产品——本质上是我们最近认知升级的权衡。这些细微差别在石头猿叙述中是缺失的。

蛇崇拜与夏娃理论:整合证据与扩散动态#

Andrew Cutler(2023–2025)的Vectors of Mind博客文章将上述线索综合成一个连贯的论点。夏娃意识理论(EToC)假设女性作为采集者和毒蛇的处理者,可能是最早获得反射性洞察“我存在”的人,然后作为这种洞察的教师传授给她们的社区。“夏娃”这个名字既是对圣经中第一位女性的致敬,也是对“线粒体夏娃”——一个共同女性祖先的概念的致敬,尽管在这里更可能是一个小群体的女性在一个地区启动了这一实践。Cutler假设一次“命运的邂逅”涉及一位女性被蛇咬伤,导致意识觉醒的突破。在幸存并描述她的经历后(可能通过初步语言或示范),她和其他人围绕它发展出一种仪式——可能涉及在控制环境下故意被蛇咬或摄入毒液。这种仪式可能以早期神话术语为基础(例如,一个从蛇灵获得知识的故事)。关键是,生存毒液的解毒剂或方案将成为包裹的一部分(考古学上我们几乎没有直接证据,但实践的持久性暗示了减少死亡率的方法,例如使用小剂量、止血带、草药解毒剂,或选择毒性较小的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实践作为一种崇拜的秘密传播——类似于萨满教的传播方式。随着它的传播,自我意识的模因随之传播,通过戏剧性的仪式有效地教导非自我意识的人类变得自我意识。这种“意识作为一种被教授的行为”的观点在Julian Jaynes的更晚青铜时代情景中找到了平行(Jaynes, 1976, 认为人类直到公元前1200年左右才变得自我意识,在二分心智崩溃之后——一个有争议的理论,但同样表明意识是一种学习的,而非天生的特质)。Cutler将其扩展到晚旧石器时代,并采用不同的机制(迷幻仪式而非社会崩溃)。

一个有趣的支持线索来自比较语言学。如果自我意识确实在晚更新世出现或传播,其语言痕迹可能被检测到。代词,尤其是第一人称单数“我”,对表达自我意识至关重要。Cutler指出,在世界各地的语言家族中,“我/我”的词通常具有惊人相似的发音(通常是m或n音)。例如,“我”在许多不同语言中是mime,或在其他语言中是na/nga,远比偶然性允许的相似。他认为这可能是因为自我意识的概念和词汇相对较晚地随着意识本身的传播而扩散。换句话说,我们没有从5万年前的共同祖先语言中继承我们的代词(在那种情况下,它们会分化到无法识别),而是第一人称代词像借词或仿词一样在约1.5万年前传播,保持其形式在许多语言中。他将此称为“原始代词假设”——人类只有在拥有自我意识的时间内才有代词。虽然这一语言学假设尚未得到证实且存在争议,但它是通过语言变化来约定主观意识诞生的一种新颖的跨学科尝试。如果属实,它为SC/EToC时间线增添了分量,并表明快速的晚期扩散(支持单一来源而非多次独立“发明”内省)。

随着蛇崇拜的扩散,它可能与当地文化融合,可能改变了物理实践(特别是在没有毒蛇的地区),但保留了象征核心。这可能解释了为什么后来的神话保留了蛇的象征,但不再实践毒液使用——它们可能用其他致幻剂或较温和的仪式替代。例如,如果一个文化迁移到有致幻植物的地区,他们可能会采用蘑菇或根作为启蒙仪式,但仍然谈论蛇灵授予的洞察。这样,图像(蛇)保持不变,即使药理学发生变化——这可能解释了到记录历史时,我们有许多与蛇相关的神秘崇拜(如希腊的萨巴齐乌斯崇拜或奥尔菲克传统中的蛇),但历史学家很少明确提到毒液摄入。到那时,毒液实践可能已成为秘传或废弃,被象征性重演取代。Cutler指出这种情景是可能的:“如果蛇毒具有仪式目的,它最终会被替代(可能是蘑菇或任何其他当地致幻剂),即使符号没有改变”。事实上,可以将石头猿理论视为一个后续章节:也许蘑菇和其他致幻剂确实对人类创造力做出了贡献,但在“自我意识的蛇咬”这一初始催化剂之后。一旦化学诱导的精神体验的概念存在,人类肯定会尝试各种物质。McKenna本人推测,在上一个冰河时代之后,随着大型动物的灭绝,人类在某些地区更多地转向植物性致幻剂。

辅助见解和兔子洞#

在探索这些理论时,人们会遇到丰富的晦涩传说和现代解释,虽然不是确凿的证据,但说明了蛇母题和致幻追求在文化中的深刻嵌入。例如,David “Ammon” Hillman,一位有争议的古典学家和自称的药理学家(在线上被称为“巴比伦女士”),曾主张古代神秘崇拜甚至早期基督教使用蛇毒来实现超越。Hillman声称重新解释了文本,表明像美狄亚(希腊神话中的女巫)这样的角色使用毒液既用于杀戮也用于启蒙——在他的叙述中,美狄亚的“魔法”主要是药理学的,她可以通过控制剂量诱发出体体验并授予对毒液的免疫力(类似于古代的米特里达梯解毒剂)。他甚至建议早期的诺斯替教派或边缘教派可能尝试用毒液作为精神死亡与重生的途径,引用对马可福音16:18节关于“拿起蛇”和通过信仰生存毒药的神秘解读。虽然大多数学者对Hillman的理论持怀疑态度,但它们有趣地回响了SC/EToC的核心概念:毒液被视为神圣物质,能够实现与神的结合。毒液处理崇拜的持久性(如阿巴拉契亚的某些五旬节蛇处理者,或印度的密宗仪式)表明即使在现代,一些人类在精神背景下仪式化毒液——也许是史前起源的微弱回声。

另一个有趣的分支是蛇与致幻剂在感知上的神经联系。DMT和死藤水的使用者经常报告看到蛇的幻象;认知科学中的一个理论(称为“蛇检测理论”)假设灵长类动物进化出对蛇的敏锐视觉检测,这可能是为什么蛇如此容易出现在改变的状态和梦中。有人推测,如果早期人类服用致幻剂,他们强烈的蛇检测神经回路可能在心灵的眼中外化为幻象蛇形象——可能无意中播下蛇神话的种子。换句话说,一个致幻的猿可能在心灵的眼中看到蛇,并将智慧归于它们,无意中强化了蛇的象征。这是一个推测性的神经神学扭曲:大脑对蛇的进化恐惧可能会为其精神幻象着色。这可以补充SC/EToC,建议一旦实际的蛇(及其毒液)被用来激发幻象,幻象本身(充满蛇形象)确认了蛇作为启蒙图腾的地位。

结论#

石头猿理论和蛇崇拜/夏娃理论都提供了大胆的、非主流的解释,说明人类意识如何达到其现代递归形式。McKenna的石头猿理论因开创了致幻剂可能影响进化的想法而值得称赞,强调了裸盖菇素对认知的深远影响。它与现代对致幻剂作为创造力和洞察力催化剂的欣赏产生共鸣,并将人类意识进化的讨论带入流行文化。然而,作为一个解释框架,它仍然高度推测性和时间上模糊。它无法解释认知现代性的细致时间安排或非蘑菇符号的文化普遍性。从蘑菇摄入到考古记录中特定进化结果没有明确的线索;充其量,它是对长期神经可塑性的一个可能贡献者。

相比之下,蛇崇拜/夏娃意识理论是一个更近期的综合,试图将神话、考古学、药理学和遗传学整合成一个连贯的叙述。它认为递归自我意识是一个晚期的文化创新,通过蛇毒的仪式使用传播,后来才通过基因进化巩固。该理论在广泛存在于人类文化中的蛇神话和新兴证据中找到了支持,显示全新世期间大脑相关基因发生了显著变化。它优雅地解决了智人悖论,通过将关键转变移近现代,与考古记录(约1-1.5万年前的艺术/宗教突然广泛出现)相一致。此外,它还提出了引人入胜的联系——例如,毒液的生化效应与意识的神经生物学之间,或代词扩散与认知扩散之间——在语言学和遗传学中产生可测试的假设。虽然仍然主要是假设性的,但SC/EToC可以自豪地从不同领域中获得更大的证据一致性:在我们的集体神话中留下蛇形的足迹,并可能在我们的基因组中留下蛇的痕迹(如果查看像TENM1这样的基因或为什么我们的胆碱能系统对蛇毒素有反应的持久谜团)。

重要的是,这些理论在绝对意义上不必相互排斥。可能是致幻真菌和植物在不同地区的人类认知进化中发挥了辅助作用,但第一个火花——允许“我”出现的催化事件——来自于在一个独特时刻与动物致幻剂(毒液)的相遇。蛇崇拜假设的优势在于它被框定为一个单一事件和随后的扩散,这更符合特定、罕见的发明(如火的控制使用或轮子的发明)进入人类实践然后传播的方式。石头猿的想法更像是一个广泛的进化压力概念,难以固定在离散的因果关系上。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这两种理论都很难证明。它们进入了意识、史前和神话等领域,在这些领域中,控制实验或明确的证据是难以获得的。因此,任何支持都必须谨慎。然而,当根据神经药理学的合理性、文化印记和时间线的连贯性进行评估时,蛇崇拜/夏娃理论目前提供了一个更全面和跨学科的解释,来说明人类自我意识的兴起。它将毒液的生化效力与古代讲故事者的痴迷以及遗传学家关于冰河时代后选择的最新数据结合起来。通过这样做,它为伊甸园蛇的秘密提供了“毒牙”,这可能不仅仅是隐喻,而是我们的祖先掌握的一种真实的心理-精神技术。正如一位评论者所言,如果我们考虑到人类的觉醒是由爬行动物的咬伤所催生的,我们会发现这为我们起源的几个谜团提供了一个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案——我们可能会以新的欣赏眼光看待宗教艺术中的蛇,欣赏它们在使我们成为有意识、自我反思的生物中的角色。


常见问题解答#

问题 1. 蛇崇拜/夏娃理论与石头猿理论的核心区别是什么? 答: SC/EToC 提出递归意识的晚期(约15,000年前)出现是由蛇毒仪式触发并通过模因传播,从而解释了考古学上的滞后(“智人悖论”)。石头猿理论则提出通过裸盖菇素蘑菇的早期认知增强,可能始于数十万年前。

问题 2. 为什么蛇神话被认为是蛇崇拜理论的有力证据? 答: 与蘑菇象征不同,蛇的象征与知识、创造或转变相关,在古代神话中是全球普遍存在的。SC/EToC 认为这反映了一种源自蛇相关觉醒事件的广泛传播的文化记忆,可能涉及毒液仪式。

问题 3. 蛇崇拜理论如何与遗传证据一致? 答: 它适应了最近发现的在过去10-15,000年(全新世)内发生的显著脑相关遗传选择。这表明文化创新(通过仪式传播自我意识)创造了新的选择压力,推动了随后的基因-文化共同进化,以优化大脑进行递归思维。


参考文献#

  1. Akbari, N.S. et al. (2024). “Pervasive findings of directional selection realize the promise of ancient DNA to elucidate human adaptation.” bioRxiv, preprint DOI: 10.1101/2024.09.14.613021. (分析约2,800个古代人类基因组,显示过去10,000年内广泛的选择,包括认知特征的等位基因。)
  2. Cutler, A. (2023). “The Snake Cult of Consciousness.” Vectors of Mind (Substack blog), Jan 16, 2023. (介绍蛇崇拜假说的原创文章——提出蛇毒诱导的自我意识在约15,000年前解决了智人悖论。)
  3. Cutler, A. (2024). “The Eve Theory of Consciousness.” Seeds of Science (Substack), Nov 20, 2024. (详细介绍EToC v3.0——认为意识是最近出现的,首先通过与蛇相关的仪式在女性中产生,并在影响遗传进化之前通过模因传播。)
  4. Cutler, A. (2025). “The Snake Cult of Consciousness – Two Years Later.” Vectors of Mind (Substack blog), ~Feb 2025. (回顾理论证据的后续文章:关于现代蛇毒使用、比较神话学和专家类比如Froese的仪式模型的笔记。)
  5. Froese, T. (2015). “The ritualised mind alteration hypothesis of the origins and evolution of the symbolic human mind.” Rock Art Research 32(1): 94-107. (提出上旧石器时代的萨满仪式——涉及迷幻物质、磨难等——被用来促进青少年反思性主客体意识的发展,后来通过基因-文化共同进化内化。)
  6. Mehrpour, O., Akbari, A., Nakhaee, S. et al. (2018). “A case report of a patient with visual hallucinations following snakebite.” Journal of Surgery and Trauma 6: 73–76. (记录了一名19岁男性在被蛇咬伤后出现生动幻觉的罕见病例;表明神经毒性蛇毒可以诱发精神活性症状。)
  7. Senthilkumaran, S., Thirumalaikolundusubramanian, P., & Paramasivam, P. (2021). “Visual Hallucinations After a Russell’s Viper Bite.” Wilderness & Environmental Medicine 32(4): 433–435. DOI: 10.1016/j.wem.2021.04.010. (一例55岁女性在被蝰蛇咬伤后经历视觉幻觉和妄想的病例研究;指出这种神经精神表现极为罕见。)
  8. Jadav, D., Shedge, R., Meshram, V.P., & Kanchan, T. (2022). “Snake venom – An unconventional recreational substance for psychonauts in India.” J. of Forensic and Legal Medicine 91: 102398. (报道了蛇毒作为印度精神航行者的非传统娱乐物质的新兴趋势,包括一名男子使用眼镜蛇咬伤来实现长达数周的兴奋和缓解阿片类药物成瘾的案例。)
  9. Renfrew, C. (2007). Prehistory: The Making of the Human Mind. Cambridge Univ. Press. (介绍了智人悖论——强调解剖学上现代人类与晚期文化繁荣之间的差距——并讨论了象征主义和定居在文明出现约10,000年前的作用。)
  10. Witzel, E.J.M. (2012). The Origins of the World’s Mythologies. Oxford Univ. Press. (提出许多全球神话主题源于两个古老的源头传统——“劳拉西亚”神话可能追溯到早期现代人类离开非洲。建议蛇中心的创造故事可能追溯到超过50,000年前,尽管承认这种长寿的挑战。)
  11. Wynn, T. & Coolidge, F. (2011). How To Think Like a Neandertal. Oxford Univ. Press. (认知考古学视角;Wynn指出,在上旧石器时代之前,抽象/象征性思维的明确证据基本不存在,例如,他将首次艺术和可能的抽象思维置于约16,000年前。)
  12. McKenna, T. (1992). Food of the Gods: The Search for the Original Tree of Knowledge. Bantam Books. (发展了石头猿理论,认为人类祖先定期食用裸盖菇素蘑菇催化了语言、宗教和意识在更新世的发展。)
  13. Pollan, M. (2018). How to Change Your Mind. Penguin Press. (讨论现代迷幻科学和历史;对石头猿理论表示怀疑,称其为一个有趣但未经证实的推测——Pollan指出,虽然迷幻药物可以带来开阔心灵的体验,但几乎没有证据表明它们推动了早期人类的进化变化。)
  14. Hillman, D.C.A. (2023). Lecture series on ancient psychoactive rituals (via Koncrete Podcast and YouTube “LadyBabylon” channel). (Hillman——一位有争议的学者——声称希腊和早期基督教仪式使用蛇毒和其他药物进行超越体验。声称神话人物如美狄亚实践毒液免疫,早期基督徒象征性地“拿起蛇”作为圣礼。缺乏主流接受,但反映了对毒液作为迷幻剂的持续边缘兴趣。)
  15. Wirthlin, M.E. et al. (2024). “Vocal learning-associated convergent evolution in mammalian proteins and regulatory elements.” Science 383(6690): eabn3263. DOI: 10.1126/science.abn3263. (发现远亲的声乐学习哺乳动物共享基因变化——特别是在大脑中的基因调控——非学习者缺乏。支持人类语言能力具有特定的遗传基础,可能在我们谱系中相对较晚进化,使得完整的语法语言成为可能。)
  16. Frobenius, L. (1921). Und Afrika Sprach (field notes, Bassari myth) – as cited in Witzel (2012) and Cutler (2025). (Leo Frobenius记录了Bassari人民的伊甸园式创造神话,涉及蛇和失去的原始天堂。未广泛以英文出版,但常被引用为独立于亚伯拉罕影响的平行神话创作的证据。)
  17. Nemo, A. (2022). “Psychoactives in Ancient Egypt: The Mushroom Myths.” Artistic Licence blog. (对埃及蘑菇和蛇象征的伪考古学主张的怀疑性驳斥。强调这些主张缺乏坚实证据,并警告在迷幻剂历史学中确认偏见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