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DR

  • 遗传证据压倒性地支持美洲原住民起源于通过白令陆桥的东北亚,没有明确证据表明后来的旧大陆接触。
  • 关于1200年左右波利尼西亚人与南美洲的接触,通过甘薯种植、鸡骨和遗传证据得到了充分的记录。
  • 关于罗马、埃及或中国接触的主张缺乏可信的考古证据,通常被认为是边缘理论。
  • 旧大陆和新大陆文明之间的文化相似性更可能是独立发明的结果,而非直接接触。
  • 只有北欧和波利尼西亚的接触被学者广泛接受为哥伦布之前的跨海洋互动。

早期旧大陆与新大陆接触的遗传证据#

现代对美洲原住民群体的遗传研究压倒性地支持其起源于通过白令陆桥的东北亚,随后在美洲进行隔离和扩张。然而,原住民DNA中的一些不寻常谱系引发了关于额外旧大陆接触的猜测:

1.1 北美的线粒体DNA单倍群X

线粒体DNA(mtDNA)单倍群X是美洲原住民中罕见的创始谱系之一,与典型的A、B、C、D组并列。单倍群X在北美大湖区和加拿大内陆的部落(如奥吉布瓦、苏族、努查努尔特、纳瓦霍)中最为普遍,但在东亚缺失。相反,mtDNA X在欧洲、近东和西伯利亚(阿尔泰地区)的一些地方以低频率出现。这种不寻常的分布导致了关于古代跨大西洋迁徙或近东接触的假设。值得注意的是,1990年代的一些研究人员建议单倍群X可能表明在上一个冰河时代结束时,有“高加索”血统的人迁移到北美。斯坦福和布拉德利的索卢特雷假说(提出冰河时代的欧洲人沿着冰流穿越大西洋并影响克洛维斯文化)将单倍群X作为支持证据。

当前观点:综合分析现在表明,美洲原住民的X属于一个独特的亚分支(X2a),与旧大陆X在数千年前分化。古代DNA已证实单倍群X2a至少在大约1300年前甚至9000年前(肯纳威克人)存在于北美,远早于任何已知的旧大陆航行。关键是,单倍群X2a已在中亚被检测到:阿尔泰地区的人们携带相关的X谱系,这意味着所有五个美洲创始单倍群(A、B、C、D、X)在西伯利亚共存。这表明单倍群X从一个祖先的欧亚来源到达白令陆桥,并成为进入美洲的原始冰河时代迁徙的一部分。遗传学家得出结论,X2a在白令陆桥隔离的人群中大约在15–20千年前(kya)出现,这解释了为什么它仅限于美洲,尽管与旧大陆单倍群X有远亲关系。简而言之,学术共识是单倍群X不需要跨大西洋青铜时代或铁器时代的航行——它是来自西伯利亚/白令陆桥的一个次要创始谱系。曾经被理论化的与古代希伯来或欧洲旅行者的联系(在一些边缘文学甚至摩门教辩护中流行)在详细的mtDNA系统发生学中没有得到支持。

1.2 美洲原住民中的Y染色体单倍群R1(R1b)

与mtDNA不同,未接触的土著群体中的Y染色体谱系几乎完全是单倍群Q和C,追溯到东亚起源。一个令人困惑的例外是某些美洲原住民社区中报告的Y单倍群R1(尤其是R1b)的高频率,特别是大湖区附近的一些阿尔冈昆语族群体。例如,研究发现约79%的奥吉布瓦男性、约50%的塞米诺尔人和约47%的切罗基人携带R1b-M173,远高于任何其他Y谱系。R1b在西欧常见,但在东亚极为罕见,这引发了它如何在这些原住民群体中如此普遍的问题。

主流解释:几乎所有遗传学家将这些R1谱系归因于1492年后的混合——即欧洲或非洲男性与部落通婚。奥吉布瓦和邻近国家在17至19世纪与法国、英国和苏格兰毛皮商人有密切接触,许多人娶了土著妻子,引入了欧洲Y染色体。事实上,详细的亚分支分析显示,这些部落中的R1b类型与欧洲人相匹配,而不是“古代”独特分支。此外,东南部部落中的一些R1b可能追溯到殖民时代的非裔美国人混合(因为少数西非男性携带R1b-V88)。因此,学术文献认为美洲原住民R1的出现是近期基因流动的结果,而不是史前大西洋穿越的证据。

值得注意的是,前哥伦布时期男性遗骸(例如来自美国西南部、墨西哥等)的古代DNA几乎总是显示Y单倍群Q或C,而不是R。一个有趣的例外是24000年前的西伯利亚“马尔塔男孩”(贝加尔湖附近),他携带Y单倍群R*,其基因组显示出与美洲原住民的祖先亲缘关系。这一发现表明,超过2万年前的一些美洲原住民祖先属于单倍群R,但该谱系在跨入美洲的移民中没有以显著频率持续存在(可能由于遗传漂变)。因此,美洲原住民中西欧亚祖先的任何遗传“信号”(约占美洲原住民基因组的5–20%)现在被理解为源自旧石器时代西伯利亚的基因流动,而不是中世纪欧洲人。总之,尽管网上有关于美洲原住民中“古代欧洲”Y-DNA的猜测,但没有可信的学术证据支持单倍群R1在这些群体中早于哥伦布——这一模式完全由接触后混合解释,与历史记录一致。

1.3 其他值得注意的遗传线索

  • 人口“Y”和澳大利亚DNA:2015年,研究人员报告称在一些亚马逊部落(Suruí、Karitiana)中发现了一种神秘的少量祖先(约2%),统计上与澳大利亚/美拉尼西亚人群有关。他们将这一谱系称为“人口Y”(在图皮语中意为“祖先”),并假设它源自一个与主要西伯利亚衍生创始人分开的非常早期的迁徙。一个理论是,一个与澳大利亚-美拉尼西亚人有关的群体可能在大约15000多年前沿太平洋或白令海岸迁徙。虽然令人着迷,但这并不意味着最近的接触——它可能反映了深远的史前人口结构,仍然是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一些后来的研究质疑这一解释)。
  • 维京/北欧接触:北欧探险家到达格陵兰和纽芬兰(约公元1000年)。从遗传上看,他们在原住民社区中几乎没有留下痕迹。一个有趣的发现是,一个冰岛家族谱系携带一个独特的mtDNA(C1e),可能是美洲原住民起源,推测来自维京时代带到冰岛的一位原住民女性。这是一个单向基因流动(美洲到欧洲)的例子,看起来是孤立的。

总体而言,除已知的北极/北欧案例外,前哥伦布时期跨海洋接触的遗传证据很少。最初引发争论的不寻常单倍群(X和一些现代部落中的R)现在在白令陆桥迁徙或1492年后混合的框架内得到了解释。现代基因组研究一致发现,土著美洲人的主要基因库由东北亚人组成,具有少量古代北欧亚贡献——不需要任何后来的旧大陆输入。

南美洲与南岛(波利尼西亚)接触#

最广泛接受的前哥伦布接触之一是波利尼西亚人(南岛航海者)与南美洲太平洋海岸的接触,大约发生在700–800年前。多种证据——植物学、语言学、文化和遗传学——表明这些人群之间有短暂的接触:

  • 甘薯(Ipomoea batatas)传播:最明确的证据是甘薯,这是一种南美洲起源的作物,在哥伦布之前的几个世纪就存在于波利尼西亚。甘薯(在波利尼西亚被称为kūmara)在大约1000–1100年间在中部波利尼西亚种植,最早的考古遗迹在曼加亚(库克群岛)被发现,约公元1000年。在第一次欧洲接触时,从夏威夷到新西兰的波利尼西亚人早已将其作为主食种植。波利尼西亚语中的甘薯词(kumara或kumala)与安第斯或南美洲沿海语言中的术语非常相似——例如,Quechua/Aymara中的kumara。这种共享的词汇强烈表明波利尼西亚人直接从美洲印第安人那里获得了甘薯。自然传播(例如漂浮的种子)被认为不太可能,尤其是考虑到有意的种植和特定的命名。普遍的理论是,波利尼西亚航海者到达了南美洲太平洋海岸(可能是现在的哥伦比亚、厄瓜多尔或秘鲁/智利),获得了这种块茎并向西传播。民族植物学中的三方假说认为,最初的kumara谱系在约公元1000年从南美洲带到波利尼西亚,而后来的西班牙引入在1500年代增加了其他品种。
  • 智利的波利尼西亚鸡:另一个证据是前哥伦布时期南美洲存在鸡。鸡不是美洲的原生动物;欧洲探险家在1500年代引入了它们。然而,在智利海岸的El Arenal的挖掘中,在约公元1300年的层中发现了鸡骨(即在西班牙人到来之前)。对这些古代鸡骨的DNA分析显示,它们携带的遗传特征与波利尼西亚的鸡相匹配,而不是后来由欧洲人带来的品种。换句话说,似乎波利尼西亚人在13世纪将鸡带到了南美洲。这个发现首次由Storey等人(2007年)报道,被誉为“史前波利尼西亚接触的决定性证据”。一些后来的研究人员质疑这些骨头可能是在1492年之后的日期,或者DNA可能被污染,但2014年的重新分析没有发现反对波利尼西亚引入的证据,并重申鸡的单倍型早于欧洲接触。虽然仍有争议,但证据的平衡支持鸡确实是由波利尼西亚人转移的。
  • 人类接触的基因组证据:最强的确认出现在2020年,当时一组遗传学家发表了一项关于波利尼西亚人和南美洲沿海居民的DNA研究。他们发现来自哥伦比亚的人和几个波利尼西亚岛屿的人共享相同的祖先DNA片段,表明大约800年前这些人有共同的祖先。分析显示在约公元1200年发生了一次接触事件,其中美洲原住民个体(可能来自现在的哥伦比亚)与波利尼西亚人混合。研究人员得出结论,一群波利尼西亚航海者登陆南美洲海岸——可能在哥伦比亚——并与当地土著通婚,将其中一些人(或至少他们的DNA)带回波利尼西亚。这项基因组研究通过提供“决定性的科学证据”来最终解决长期争论,证明波利尼西亚人与美洲印第安人在欧洲到来之前的接触。值得注意的是,这与甘薯的时间线一致,并表明最初的接触发生在南美洲北部(与kumara词的分布一致)。
  • 语言和文化信号:除了甘薯的共享词汇外,还有其他文化交流的暗示。一些马普切(智利)关于船或渔网的词可能与波利尼西亚术语相似,早期的西班牙探险家注意到加利福尼亚的太平洋风格缝合板独木舟,一些人类学家将其归因于公元5世纪左右的波利尼西亚影响(尽管这仍然是推测)。波利尼西亚的口头历史讲述了向东的长途航行,一个复活节岛的传说提到一个名为Te Pito O Te Henua的地方,可能指的是另一个陆地。此外,南美洲和波利尼西亚史前的葫芦的存在也被调查过——尽管葫芦可能在更早的自然漂流中跨越了海洋,但其在波利尼西亚和美洲的普遍性是另一个旧大陆-新大陆植物联系。

总之,波利尼西亚接触假说在当今学术界得到了广泛接受,得益于多学科的证据。现在已经确定,波利尼西亚人不仅到达了东至拉帕努伊(复活节岛)的地方,还在公元1200年左右遇到了南美洲人民,留下了可见的遗产:波利尼西亚的甘薯种植、智利的鸡以及东波利尼西亚人中可检测到的美洲原住民血统。这构成了哥伦布之前跨海洋互动的一个非凡篇章。

美洲的争议性文物发现(OOPArts)#

多年来,有许多关于不合时宜的文物(OOPArts)的主张,暗示旧大陆访问美洲。以下列出几个著名案例,描述“证据”,并说明其在学术界的地位:

  • 蝙蝠溪石(田纳西州):1889年在田纳西州的一个美洲原住民墓冢中发现,这块小石头上刻有一个长期被认为是切罗基音节的铭文。1971年,学者Cyrus Gordon将该文字识别为古希伯来文(古代希伯来文),将其解读为“为了犹太”,并将其日期定为公元1–2世纪。如果属实,这将意味着罗马时代的犹太人在北美东部的存在。支持者指出,与之相关的木材的放射性碳年代为约公元32–769年,并认为字母倒置时明显匹配古希伯来文而非切罗基文。然而,主流考古学家怀疑这是一个骗局。发现的背景可疑:挖掘由史密森尼学会的助理John Emmert领导,他单独工作,可能植入了这块石头。关键是,研究人员已显示蝙蝠溪铭文与1870年一本共济会参考书中的插图(描绘了一个古代希伯来短语)非常相似。这表明Emmert(或另一个19世纪的人)复制了它,制造了一个伪造品。闪米特语言专家还指出字母中的异常,表明这是一个不完美的现代雕刻,而非真正的古代文字。到19世纪末,甚至史密森尼的Cyrus Thomas也对其真实性产生了怀疑。当前状态:蝙蝠溪石被大多数学者认为是19世纪的骗局。虽然边缘文学仍然引用它作为“希伯来人在美洲”的证据,但经过同行评审的分析(Mainfort & Kwas 1991, 2004)彻底揭穿了它,史密森尼将其视为可能的骗局。
  • 洛斯卢纳斯十诫石(新墨西哥州):在新墨西哥州洛斯卢纳斯附近的隐山上,有一块大石头,上面刻有一种古希伯来文形式的十诫。当地人在1930年代注意到了这一铭文(有未经证实的说法称其存在于1880年代)。支持者认为风化和地衣表明其年代久远,假设古代犹太人或腓尼基人在西南部存在。然而,没有考古背景(这是一块孤立的铭文;没有其他文物在原地发现)。学者们普遍认为洛斯卢纳斯石是一场现代骗局。古希伯来文在1870年代被学者们所知,因此一个聪明的骗局者在19世纪末或20世纪初可能雕刻了它。值得注意的是,考古学家Frank Hibben推广了它,他在其他案例中有捏造数据的历史,削弱了他的可信度。没有同行评审的研究支持其真实性,它通常与其他“铭文学会”奇观归为一类。状态:被学术界视为可能的现代伪造。它仍然是一个路边奇观,但没有可信的证据将其与真实的前哥伦布闪米特探险联系起来。
  • 美洲的“罗马硬币”:零星的报告声称在美洲土壤中发现了罗马时代的硬币:
  • 在1920年代,据报道,委内瑞拉的一位农民发现了一把罗马硬币。Daniel Boorstin的《发现者》提到这一点,推测一艘罗马船可能漂流到了新大陆。然而,这些硬币更可能通过收藏家或作为西班牙船上的压舱物来到这里。没有记录的分层背景存在——这些硬币是没有考古控制的偶然发现,因此学者们怀疑是现代遗失(例如,硬币收藏家丢失的)。
  • 类似地,据称在德克萨斯州、缅因州和其他地方发现了罗马或希腊硬币,但经过调查,所有这些要么没有证实,要么显然是外来的(缅因州的“腓尼基”硬币实际上是一枚11世纪的北欧便士,实际上是正宗的北欧证据!)。一般来说,专家指出罗马硬币是常见的文物,容易运输或误认,在美洲发现的没有可靠的殖民时代之前的来源。
  • 一个更有趣的案例是1982年在巴西海岸(瓜纳巴拉湾)发现的罗马风格的双耳瓶。水下考古学家发现了类似于3世纪罗马双耳瓶的罐子。虽然这引起了关注,但没有系统地挖掘沉船。可能一艘葡萄牙船曾将这些作为好奇物品携带,或者它们从其他地方漂流而来。巴西政府最终停止了调查以避免野蛮的主张。没有学术共识,但倾向于认为这些发现不是罗马航行的证据,只是异常。
  • Tecaxic-Calixtlahuaca头(墨西哥):1933年,考古学家José García Payón在Calixtlahuaca(托卢卡谷,墨西哥中部)挖掘了一个约1476–1510年的墓葬。在祭品中有一个小陶土头,带有胡须和欧洲特征。两位艺术专家(Heine-Geldern和Andreae)检查了它,并指出它与罗马2世纪的艺术非常相似。如果该作品确实是在西班牙征服之前埋葬的,这意味着一个罗马文物以某种方式到达了阿兹特克时代的墨西哥。然而,疑虑依然存在。一个故事(由Michael E. Smith讲述)是Payón的一个学生作为恶作剧,将一个来自策展人收藏的罗马头放在挖掘中。虽然未被证实,但这个轶事反映了学者们的怀疑。背景难以验证(发表的报告是几十年后)。Smith调查后无法确认骗局,留下了它可能是真实的微小可能性。状态:有争议。大多数倾向于骗局或外来物品,但少数承认它可能是真实的。截至目前,主流观点不接受它作为罗马接触的证据,等待进一步的证据。
  • 其他文物和铭文:许多其他OOPArts被吹捧,但没有一个在审查下经受住考验:
  • 纽瓦克圣石(俄亥俄州)——1860年代在阿德纳土丘中“发现”的希伯来文铭刻的石板——被发现者立即怀疑是伪造品(现在被认为是支持失落部落理论的骗局)。
  • 帕拉伊巴铭文(巴西,1872年)——据称在石板上发现的腓尼基文字——后来被“发现”的巴西人承认是骗局。
  • 图森铅文物(亚利桑那州)——1920年代发现的带有拉丁文、希伯来文和基督教符号的铅十字架和物品——被广泛认为是虚假的创造(可能是当地业余爱好者所为),因为它们的语言混杂和缺乏背景。
  • 据称在加利福尼亚的古代中国文字或在西弗吉尼亚的奥格姆铭文已被合格的铭文学家检查,并被确定为自然划痕或愿望的解读。
  • 1909年报纸报道的关于大峡谷中埃及象形文字庙宇的耸人听闻的主张纯属民间传说——没有证据浮出水面。

总之,没有不合时宜的文物通过真实性和背景的严格测试被接受为跨海洋接触的证据。蝙蝠溪和洛斯卢纳斯铭文,以及类似的“旧大陆文字”在美洲石头上,被认为是现代骗局或错误。美国遗址中的孤立旧大陆物品要么是外来的(由后来的欧洲人带来),要么是未证实的发现,徘徊在灰色地带。主流考古学对任何OOPArt都不信服——每一个在更仔细的检查下都有“太多问题”以推翻现有的模型,除了北欧和波利尼西亚的探险,美洲在冰河时代结束和1492年之间没有跨海洋的访客。

旧大陆与新大陆之间的文化和艺术相似性#

除了实物文物,扩散主义作者长期以来指出旧大陆和前哥伦布文明之间的文化、艺术和建筑相似性。他们认为这些相似性是接触的证据,而怀疑者则将其归因于独立发明或趋同进化。关键的比较领域包括:

  • 纪念性建筑(金字塔和庙宇):美索美洲和旧大陆(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都建造了金字塔形结构。例如,玛雅和阿兹特克的阶梯金字塔在形式上类似于埃及金字塔或美索不达米亚的塔庙——都是巨大的分层建筑。扩散主义者如Ivan Van Sertima甚至建议美索美洲的金字塔和木乃伊化受到由航行的非洲人带来的埃及例子的启发。然而,考古学家指出了根本的差异:美索美洲的金字塔通常是建在阶梯平台上的庙宇(通常反复重建),而埃及金字塔是光滑的墓葬;它们在不同的背景和时代出现。大多数学者认为这些是独立发明,解决早期复杂社会中的普遍工程挑战(将结构堆叠得更高)。在印度尼西亚和柬埔寨等地也有类似金字塔的土丘——同样是独立的。没有明确的风格或工程联系将美洲金字塔与特定的旧大陆原型连接起来。声称特定的图案(例如有翼太阳盘符号或对齐方法)是共享的仍然是推测。因此,虽然金字塔形状在许多文化中表面上相似,但没有学术共识支持直接扩散;这些相似性被认为是巧合或由于类似的需求(仪式高平台等)而产生的。
  • 桌游(Patolli和Pachisi):一个常被引用的显著相似性是阿兹特克游戏Patolli和印度游戏Pachisi之间的相似性。两者都是在十字形(十字形)棋盘上玩的赌博棋盘游戏,使用卵石或豆子作为标记,并使用骰子(或豆子骰子)来移动棋子。事实上,19世纪的人类学家E.B. Tylor在了解Patolli后立即指出它“非常类似”于Pachisi,并建议这可能暗示亚洲和美索美洲之间的接触。实际上,Patolli在征服时在墨西哥中部非常流行,而Pachisi(也称为“chaupar”或后来商业化为Parcheesi)是印度的古老游戏。然而,现代专家倾向于支持独立发展。规则和一些细节不同,十字形赛跑游戏可以自然地从更简单的骰子游戏中产生。Erasmus(1950年)的综合分析得出结论,这种相似性可能是巧合,考虑到没有其他文化联系。换句话说,虽然视觉相似性是真实的(见图比较),但没有传递的证据。学者指出,如果这样的游戏被传递,人们可能会期望在美索美洲(或反之亦然)中出现其他印度文化元素,但这些元素缺失。因此,这种相似性仍然是一个诱人的好奇心。它是有争议的:扩散主义者将其视为一个关键提示,但普遍的看法是人类的创造力可以在孤立中产生类似的游戏(特别是考虑到骰子游戏的结构可能性有限)。
  • 雕塑和艺术主题(例如,蹲坐姿势“霍克”姿势):扩散研究者如安德烈亚斯·洛梅尔已识别出他们称之为“蹲坐人物”主题——即以特定蹲坐姿势描绘的人物形象,通常与祖先或灵魂形象相关——出现在从中国和安纳托利亚到中美洲和太平洋的不同文化中。中美洲艺术确实有许多坐着或蹲坐的雕像(如经典韦拉克鲁斯“微笑”雕像,奥尔梅克矮人等),有时让人联想到亚洲的蹲坐守护神像。这是否表明有共同的起源?洛梅尔认为,蹲坐祖先人物图标从旧大陆扩散到新大陆。然而,大多数人类学家并不相信这种特定姿势需要历史接触——蹲坐是一种自然的人类姿势,尤其是在仪式或母性背景中,因此很容易独立出现。此外,该人物的意义可能不同:在某些文化中,蹲坐人物代表生育或大地,而在其他文化中则代表祖先灵魂等。虽然澳大利亚的岩画、新石器时代哥贝克力石阵的雕刻以及中美洲雕刻中的主题都展示了蹲坐的人形,但主流学者并不认为这是扩散的有力证据。这仍然是比较艺术论坛中偶尔讨论的话题,但没有额外的佐证链接(如共同的风格细节或相关符号),共识倾向于巧合或非常古老(旧石器时代)的共同遗产,而非直接接触。

另一个常被引用的艺术平行是大象的描绘。1924年,格拉夫顿·E·史密斯声称玛雅石碑(如科潘的石碑B)展示了带有象鼻的大象头,暗示对亚洲大象的了解。这很快被驳斥——现在理解为“象”是风格化的貘,一种玛雅图像中使用的本地动物(带有短鼻)。大象假说在学术界已被放弃,说明许多这样的艺术相似性有平凡的解释。

  • 象征性主题和神话:提出了许多象征性平行:
    • 中美洲的羽蛇神(羽蛇神,库库尔坎)与亚洲和近东的龙或蛇崇拜相比。蛇是全球常见的神话人物;在美洲,羽蛇或角蛇可能是独立发展的。没有具体的旧大陆“龙”神话与美洲羽蛇神(风神,教师形象)的背景相匹配。最有可能的是,蛇崇拜在多个文化中独立出现。
    • 太阳崇拜和宇宙图像:中美洲人和古埃及人都有太阳神和太阳历;印度人和玛雅人都崇拜一棵神圣的树(世界树与Kalpavriksha)。这些主题(太阳,生命之树等)如此普遍,以至于难以证明扩散。它们可能反映了处理普遍人类经验的趋同宗教主题(太阳的重要性,轴心树的概念)。
    • 卍字符号:卍字符号(钩十字)出现在一些美洲原住民艺术中(如西南部部落设计)和自青铜时代以来的整个欧亚大陆。可以想象这个符号是由最早的旧石器时代印第安人从西伯利亚(那里在古代存在)带来的——或者它可能作为几何图案独立发明。没有证据表明公元第一千年卍字符号被引入美洲;任何相似性可能要么非常古老,要么是巧合。
    • 游戏和仪式:中美洲球赛被比作亚洲或地中海的运动(如有人将其与希腊的episkyros或中国足球类比),但这种平行关系很脆弱——橡胶球和带有篮圈的球场是中美洲独有的。

总体而言,文化平行性很有趣,但除非伴随具体的传输(如借词、移植物种或独特技术),否则不被视为接触的证据。学者们谨慎地应用比较方法:例如,19世纪注意到Patolli与Pachisi的相似性,但在墨西哥没有任何额外的印度影响下,它仍然是一个孤立的巧合。同样,声称印度教或佛教图像影响玛雅艺术(曾在20世纪初一些作家中流行)的说法未能成立——详细检查显示这些主题在其本地背景中演变。学术界的趋势是通过人类普遍性或平行发明来解释这些相似性,仅在有直接证据支持时才诉诸扩散。因此,虽然半学术爱好者可能会编制旧/新世界平行的长名单,但当前的学术立场通常是这些并不证明接触。只有在像红薯这样的案例中(其中共享了一个物理生物和词汇)或特定共享技术(如加利福尼亚的缝板独木舟可能来自波利尼西亚)中,才有共识倾向于实际接触。

论坛和博客讨论:鲜为人知和边缘的主张#

在学术期刊之外,各种论坛、博客和独立研究者积极讨论前哥伦布时期接触理论。这些场所有时会浮现出尚未在学术文献中出现的鲜为人知的主张或新证据。几个获得半学术关注的例子:

  • 非洲在中美洲的存在(奥尔梅克“黑人”头):在受伊万·范·瑟蒂玛作品启发的论坛和博客上,经常看到奥尔梅克文明(公元前1200-400年在墨西哥)受到西非人影响的说法。巨大的奥尔梅克石头头像有些早期观察者(从19世纪60年代的何塞·梅尔加开始)认为看起来像非洲人。范·瑟蒂玛1976年的书《他们在哥伦布之前来过》认为努比亚或马里水手在公元前800年左右到达墨西哥湾,贡献了金字塔建筑、木乃伊化,甚至引入了日历。这一理论在1997年的《当前人类学》卷中被讨论,其中多位专家逐点反驳。主流考古学家指出,奥尔梅克头像展示了一系列本地面部特征(可能是强壮的海湾海岸酋长的面貌),而且在奥尔梅克背景中没有发现旧大陆的文物或基因。范·瑟蒂玛声称非洲人引入的植物(如香蕉、棉花)已被证明要么是美洲本地物种,要么是后来由欧洲人带来的。因此,学术共识拒绝了非洲接触;这些想法被标记为伪考古学。然而,在像Reddit或历史论坛这样的网站上,爱好者仍然对此进行辩论,有时引用新的“发现”(通常无法通过同行评审)。
  • 埃及“可卡因木乃伊”(跨大西洋植物贸易):1990年代,一些德国化学家(Balabanova等)报告称一些古埃及木乃伊含有尼古丁和可卡因的残留物——这些化合物被认为仅存在于哥伦布之前的新大陆植物(烟草、古柯)中。这导致了关于埃及人与美洲有贸易联系(带回古柯叶等)的轰动性猜测。学术界的反应是怀疑的:替代解释包括挖掘后的污染、误识别的化合物或旧大陆类似生物碱的来源(尼古丁可以来自旧大陆物种如茄科植物;可卡因更棘手,但有不相关的植物含有类似化学物质)。没有埃及接触的佐证证据(埃及墓中没有美洲作物,美洲没有埃及文物)出现。虽然一些边缘作者提出古代跨大西洋航行来解释这些药物,但大多数科学家仍不信服。“可卡因木乃伊”案例说明了科学数据中的异常如何在博客上点燃接触假说,但在没有考古学支持的情况下,它仍然处于边缘。最近试图复制这些发现的尝试结果不一,许多人怀疑实验室污染是罪魁祸首。因此,这是一个诱人的但未解决的点——经常在论坛上被引用为“证据”,但未被学术文献接受。
  • 中国航行到美洲:由加文·孟席斯的书《1421:中国发现美洲的那一年》普及,这一主张声称明代中国舰队在15世纪初到达美洲(及世界各地)。在许多在线论坛上,人们会遇到所谓的加利福尼亚海岸的中国锚石、据称描绘美洲的中国地图,甚至声称奥尔梅克是中国水手。主流历史学家已彻底驳斥了孟席斯的论点——在中国档案中没有这样的航行记录超出已知路线,而且在美洲的前哥伦布时期背景中没有发现中国文物。一些地图被证明是伪造或误解的后期副本。尽管如此,这一想法在业余圈子中仍有影响力。半学术博客讨论有时提到加利福尼亚的石锚:确实,在加利福尼亚帕洛斯弗迪斯海岸发现了带孔的大石头(类似中国船锚)。最初被认为是19世纪的船只遗留物,有人推测它们可能更古老——但分析表明它们可能是19世纪中国移民留下的渔船锚,而不是郑和15世纪的舰队。总体而言,虽然“中国发现美洲”在网上引发了激烈辩论,但由于缺乏可信的支持证据,学术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不接受这一说法。
  • 中世纪欧洲人(爱尔兰人、威尔士人、圣殿骑士等):关于凯尔特僧侣或威尔士王子航行到美洲的民间传说很多。马多克王子的传说(一个威尔士王子,据称在1170年左右登陆阿拉巴马州)在18-19世纪被普及,甚至托马斯·杰斐逊总统还委托刘易斯和克拉克寻找讲威尔士语的印第安人。马多克的踪迹从未被发现;这个故事现在被视为神话。同样,关于爱尔兰僧侣圣布伦丹到达北美(约6世纪)的故事尚未得到证实,尽管一些历史学家认为这是可能的。一个北欧传奇也提到在北欧人之前爱尔兰人在冰岛的存在。然而,考古学上,除了已确认的北欧遗址外,我们没有发现比哥伦布更早的欧洲到来的物证。这并没有阻止现代论坛对“圣殿骑士”雕刻(如马萨诸塞州的西福德骑士雕刻,学者认为是19世纪的,而不是14世纪的圣殿骑士墓)或关于岩画上的中世纪欧洲纹章的推测(均未得到证实)。这些仍然牢牢地处于传说和投机热情的领域。
  • 前哥伦布时期的亚洲人在美洲(除了波利尼西亚人):一些博客讨论可能的跨太平洋漂流或航行超越波利尼西亚。一个讨论的例子是厄瓜多尔瓦尔迪维亚文化(约公元前3000年)的早期陶器与日本绳纹陶器的相似性。史密森学会考古学家贝蒂·梅格斯在1960年代有争议地提出日本渔民可能漂流到厄瓜多尔,带来了陶器技能。虽然这曾是一个严肃的学术理论,但现在已被大多数人拒绝——差异大于相似性,时间线不需要接触(每个都可能独立发展陶器)。尽管如此,Jomon-Valdivia接触的想法仍在一些论坛中被提及为真实可能性,说明了一个学术假设即使在被驳斥后也能渗透到大众话语中。
  • 古印度的玉米(反之亦然):在20世纪末,植物学家卡尔·约翰内森声称印度Somnathpur的12世纪Hoysala寺庙的雕刻描绘了玉米穗——一种新大陆作物。他在1989年发表了一篇文章,认为这是玉米在哥伦布之前到达印度的证据。这在小众圈子中引发了关于跨海洋作物交换的辩论。印度学者回应指出雕刻的“玉米”是风格化的,或者可能是本地植物或一种神话水果(makara或“muktaphala”)装饰有珠宝。大多数植物学家仍不相信玉米在1492年之前出现在旧大陆艺术中;目前的看法是玉米是16世纪由葡萄牙人引入亚洲的。约翰内森的作品经常在扩散主义网站上被引用为“证据”,但未被更广泛的学术界接受,后者认为这种识别是可疑的。这个例子显示了论坛辩论如何抓住一个非常具体的主张(寺庙雕刻),而主流学者认为已解决(为非玉米)。

在像Reddit的r/AskHistorians或专业小组这样的论坛中,知识渊博的爱好者和专业人士经常参与,这有助于纠正一些错误信息。例如,在遗传学论坛上关于单倍群X或Solutrean假说的讨论通常得出白令海峡解释最合适的结论,参考最近的论文(如上所述)。同样,考古爱好者检查洛斯卢纳斯石或纽瓦克石时,通常在了解事实后接受这些证据是骗局。然而,一些有偏见的博客(如超扩散主义或民族主义议程)即使没有学术支持,仍继续推广这些边缘想法。


常见问题解答#

问:美洲与其他大陆之间的前哥伦布接触最有力的证据是什么? 答: 最有力的证据来自波利尼西亚人与南美洲在约公元1200年的接触,支持证据包括红薯种植、带有波利尼西亚DNA的鸡骨头,以及波利尼西亚人中美洲原住民血统的遗传证据。

问:为什么学者拒绝大多数古代跨海洋接触的主张? 答: 这些主张通常缺乏多条证据线(考古学、遗传学和历史)来证明持续接触,而且许多被提议的文物已被证明是骗局或误解。

问:遗传学研究如何帮助评估接触理论? 答: 现代遗传分析可以识别何时何地人群混合,美洲原住民DNA显示出明确的白令海峡起源,并且在1492年之前没有显著的旧大陆混合证据(除了已知的北欧和波利尼西亚接触)。


参考文献#

  1. Brown et al., “mtDNA Haplogroup X: An Ancient Link between Europe/Western Asia and North America?”,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63:1852-1861 (1998).
  2. Smith et al., “Haplogroup X Confirmed in Prehistoric North America”,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al Anthropology 119:84–86 (2002).
  3. Malhi et al., “Distribution of mtDNA haplogroup X among Native North Americans”,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al Anthropology (2001).
  4. McCulloch, J.H. “The Bat Creek Stone” (2010), online at Ohio State University.
  5. Mainfort, R. & Kwas, M. “The Bat Creek Stone Revisited: A Fraud Exposed”, Tennessee Anthropologist 16(1) (2001) and American Antiquity 69(4) (2004).
  6. Wikipedia: “Los Lunas Decalogue Stone” (accessed 2025).
  7. Armitage, Hanae. “Polynesians, Native Americans made contact before European arrival, genetic study finds” – Stanford Medicine News (July 2020).
  8. Ioannidis et al., “Native American gene flow into Polynesia predating Easter Island”, Nature 585: 80–86 (2020).
  9. Storey et al., “Radiocarbon and DNA evidence for a pre-Columbian introduction of Polynesian chickens to Chile”, PNAS 104(25):10335–39 (2007).
  10. Wikipedia: “Pre-Columbian trans-oceanic contact theories” – sections on Polynesian contact, Claims of Indian contact, African contact (accessed 2025).
  11. Soemers, D. et al., “Report on the Digital Ludeme Project” (2019) – Discussion of Pachisi/Patolli similarity.
  12. Winters, Clyde. “Is Native American R Y-Chromosome of African Origin?”, Current Research Journal of Biological Sciences 3(6): 555-558 (2011).
  13. Van Sertima, Ivan. They Came Before Columbus, Random House, 1976.
  14. Balabanova, S. et al., “First Identification of Drugs in Egyptian Mummies”, Naturwissenschaften 79:358 (1992).
  15. Menzies, Gavin. 1421: The Year China Discovered America, HarperCollins, 2002.
  16. Johannessen, C. & Parker, A. “Maize Ears Sculptured in 12th and 13th Century A.D. India as Indicators of Pre-Columbian Diffusion”, Economic Botany 43(2): 164–180 (1989).
  17. Meggers, Betty. “Jomon Potterymaking: A Case of Prehistoric Parallelism”, Science 165(3893): 89-91 (1969).
  18. Various discussion threads on Sci.archaeology and Reddit (1995–2023).